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实探】北京严防死守,中小商超迎供应链大考……

随着北京疫情的持续升级,以中小商超为代表的终端零售商开始遭遇挑战。

随着北京疫情的持续升级,以中小商超为代表的终端零售商开始遭遇挑战。

记者在北京多区调研获悉,作为首都最大“菜篮子”、“果盘子”的新发地市场的暂时休市,导致北京部分线下卖场和线上生鲜电商平台出现了部分蔬菜品种的阶段性缺货、断货,不过整体来看,尚未有哄抢和持续性断货现象出现。

部分商超和品类出现缺货的根源,在于市场供需的短期失衡;同时也折射出面对特殊的疫情时期,部分平台开始遭遇供应链大考。如何补齐供应链、物流配送等整个商品供需链条的短板,正在成为不少线上线下平台面临的新课题。

1、阶段性缺货、断货

新发地市场关停后,北京出现整体物资供应平稳与部分中小生鲜商店果蔬缺货同步现身的新状况。在同样位于丰台区的永辉超市门店,包括白菜、生菜等绿叶菜以及大葱、青椒、茄子等日常菜品在内,蔬菜货柜上部分品类菜品都曾出现被短期被阶段性抢光的情况。

主营生鲜果蔬的实体店也没能幸免。记者在调研中获悉,在北京市区还是远郊,几乎都出现了部分实体果蔬店面暂停营业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货源短缺。以朝阳区和平里附近的某家果蔬店为例,从6月14日开始,店面贴出暂停营业通知,店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店铺进货车辆因为碰巧赶上了新发地发现疫情,被暂扣市场内部,目前公司无法上货。“新发地市场封闭得比较突然,部分车、人均困其间,菜品运输受到影响。”

除了线下卖场,北京部分生鲜电商平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货情况。有电商平台负责人对记者介绍,“目前平台果蔬整体供应稳定,不过在特定阶段内,以叶菜和日常做菜所需的茄子、土豆、青椒等品类为代表,出现了暂时性短缺,平台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加紧调货。”

在部分品类、部门平台的果蔬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的同时,多数平台仍然供应充足。记者在北京三环附近的京客隆超市看到,这里尚未出现缺货情况,工作人员也在不停补货,超市内的广播在循环播放“疫情期间,粮食、蔬菜、水果等货品供应充足,请勿抢购”的声音。

物美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公司在近日来以超平日3.5倍的供应量,以保障北京市场供应充足,消费者可进店选购,或在多点APP下单购买送货到家。线上平台多点方面也对记者明确,多点App在北京市场上供应的蔬果肉禽主要来自物美和麦德龙,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安全送达到家。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分析说,整体来看,疫情之下的北京,正在出现部分中小型商超和平台出现缺货与多数大型商超平台供应充足并存的局面。“通常而言,对于大型商超来说,即便面临阶段性断货,也不会对相对庞大的整体营收带来过大影响。不过,但是对于中小商超来说,即便是暂时性的断货和停业,对于现金流的影响有时也是致命的。“尤其部分中小商超的缺货甚至关停,有可能会对就业、物价等链条带来连锁效应,有必要在特定时候提前提防。”

2、供需两端失衡

从记者在多个零售终端调研的结果来看,部分平台缺货的原因,主要在于供需两端的阶段性失衡。其中供给受限又至少包括如下两个层面。

首先,新发地“休克”所带来的货源吃紧。

作为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承担了北京80%左右的农产品供应。在北京市场,新发地最主要供应的是瓜果蔬菜,冻肉和海鲜则是来自西南郊肉类水产品市场和京深海鲜市场。随着诸多市场的渐次关停,北京地区的蔬果等产品的供应开始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人员紧张也正在成为中小商超面临的又一掣肘。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某超市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从去年开始公司就感觉到人力吃紧,疫情反弹后,人手欠缺的现象越发明显。 “人力不足带来上货跟不上,所以会导致空台现象。一是即将端午假期,二是新冠疫情反弹,两因素叠加之下,超市开始感觉一定压力。一方面,人员薪酬将走高,尤其是假期期间每天支付给售货员的工资就达600元左右;另一方面,依然不好招人,这与北京近些年来疏散人口政策,以及生活成本的抬高不无关系。”

与这一表述相对应的是,北京不少果蔬店和商超门口,都越发频繁的贴出招工启事,涉及理货员、收银员、售货员等多个工种。

【实探】北京严防死守,中小商超迎供应链大考……

值得强调的是,从供给侧来看,虽然部分品类出现供应受限,但并没有出现哄抢等现象。北京官方也明确表示,“北京蔬菜市场供应秩序正在迅速恢复,蔬菜供应总体保持稳定。全市的蔬菜供应,总量没有问题,渠道是畅通的,个别企业个别门店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暂时的。”

供给侧受限的同时,需求侧却在迎来阶段性爆发。前述超市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超市的物资供应并没有出现问题,然而每个顾客现在一次性购物量达到平时的3到5倍,需求的短期爆发,带来了超市的缺货。”

需求的短期爆发,在部分平台为记者提供的数据中也有验证。鑫荣懋连续多年被中国果业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果业十强第一名。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北京疫情发生后,公司水果订单整体上升了30%。“主要原因是需求的短期爆发,同时小的供应商无力配送。目前员工都在公司和家庭两点间上班,我们会根据政府要求保证正常供应。”

需求侧的短期爆发,也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后续影响的担忧。前述超市负责人担心的表示,“由于消费者突然开始大量购物,门店需求量激增,部分上游供货商就地涨价。”周茂华也对记者指出,目前来看,北京物价整体平稳,但是倘若上游涨价持续,不排除未来部分终端物价上升的可能。

3、供应链之考

相比于中小规模的终端,大型商超在北京疫情供给端无疑担纲了更多责任。记者从部分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了解到,这些主体都在启动或者酝酿对部分缺货的二级市场予以帮扶,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

不过,在周茂华看来,疫情不仅使若干小门店的关停验证了供应链短板,就连较大型商超和平台,也在突然反弹的疫情面前,面临挑战。

这一论断从不同商超的供应量数据变动中可以看出端倪。6月13日,包括固安黄瓜、唐山西红柿等品种在内,100吨直采蔬菜抵达北京家乐福各家门店,使家乐福供应链提升了2倍以上同期,物美紧急协调生鲜产地送货,2100吨果蔬也及时到店,达到平时供应量的3.5倍。

多点Dmall方面向记者介绍,多点与物美采用的是紧急联动模式,对产地直采的一些蔬菜水果,且都做好了‘原产地直采’的标识,以便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我们认为,传统零售的供应链、门店等资源是值得复用的。诸多迹象表明,拥有“产地直供”供应链优势的不少大型连锁商超和新兴的生鲜平台,正在疫情突发影响下越发脱颖而出。”

除了物美之外,“产地直供”的供应链优势也成为其他不少线上电商平台的杀手锏。有平台方面表示,商品基本上都是产地和厂商直供,其中肉蛋奶全部为厂家直供,九成以上的果蔬是产地直供,因此受新发地市场停业的影响较小。

周茂华分析说,非常规储存和消费需求,通常会给供货商家、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 带来较大压力,供应链、人员调配、运输能力等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纵观疫情期间零售企业的表现,能够维持稳定的服务水准、真正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物资的企业 ,无一不是在供应链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从这个角度说,疫情正在成为衡量诸多平台供应链能力的试金石。”

不过周茂华也强调,除了供应链之外,还有一些配套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疫情对企业供应链有着较大的考验,具备较强生鲜供应能力的龙头公司对上游有深入的把控,供货保障占优势,不过人力资源的调配依然是面临的主要痛点。此外,从长期来看,在疫情逐渐缓和、消退后,具有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如何将清理前期备货的去库存压力,也是一个值得提前应对的新问题。此外,对于监管而言,如何增强民生供给韧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本次疫情必然倒逼不少商超重新考虑供应链优化的问题。”物美前述负责人表示。“我个人认为,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原来不做线上线下融合、到家到店一体的零售 企业 会开始规划 到家、拼团等新的业务类别,进度会大幅提前。”

《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平台

▲小手一点,全新体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菏泽住行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ezezhuxing.com/2177.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跳至工具栏